Stake烟台山医院东院手外伤一科近期成功完成了全院首例淋巴静脉吻合术,为肿瘤患者的治疗开创了新局面。部分患者在接受淋巴结清扫术后,面临淋巴管循环受损,导致淋巴液回流受阻,进而引发四肢肿胀、疼痛,甚至造成皮肤纤维化和肢体畸形。该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医院在肿瘤术后继发性淋巴水肿的显微外科精准治疗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此次手术针对一名女性患者。患者在2022年接受了乳腺癌根治术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出现了右上肢淋巴水肿。尽管她尝试了压力带治疗,但难以坚持,水肿逐渐加重,右上臂周径较左侧增粗近8厘米,且伴有沉重的感觉及夏季的皮肤瘙痒、脱屑等问题。最近,她还遭遇了右前臂骨折,经过东院手外伤一科主任付胜强的检查,发现其淋巴水肿已接近Ⅲ期,亟需治疗。
手外伤一科经过详细的术前病例讨论,制定了“骨折治疗+淋巴静脉吻合术”同期进行的手术方案。付胜强指出,因长期淋巴水肿,患者的皮下淋巴管部分失效,残余的功能淋巴管较为纤细,这无疑增加了手术的难度,但也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最佳时机。
手术于当日下午5点开始,团队利用ICG造影技术定位淋巴管。在显微镜下,团队逐层分离组织,成功找到11组可供吻合的淋巴管与静脉。为了确保吻合效果,采用了“端端吻合”与“套入缝合”两种技术,使用直径约0.02毫米的显微缝线进行缝合。医疗团队通过分工合作,共完成7处切口的操作,并在凌晨1点结束了手术,历时超过8小时。
术后一周的检查显示,患者的右上肢上臂周径较术前缩小了1.25厘米,肢体肿胀显著减轻,消失已久的上肢皮肤正常纹理逐渐恢复,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付胜强强调,传统治疗通常需要患者长期坚持,许多患者因难以耐受而中断,导致病情反复。而淋巴静脉吻合术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尤其是超级显微外科技术和荧光显像技术的应用,其临床治疗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
东院手外伤一科致力于持续学习和进步,形成了“以除手术之外的综合治疗为基础,超级显微外科手术为特色”的新治疗模式。通过术前评估,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近期,东院手外科成立的淋巴水肿(手足)门诊,能够为乳腺肿瘤、妇科肿瘤、腹部肿瘤等术后继发性淋巴水肿患者提供全面的“一站式”服务,标志着Stake在健康与医疗领域迈出了新的一步。